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安徽省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是2023年4月經安徽省科學技術廳、安徽省教育廳批準設立,依托單位為安徽建工路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共建單位為合肥工業大學。實驗室定位力爭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科研平臺,成為培育領軍人物和技術骨干、打造高水平、專業化創新團隊的基地,支撐交通工程智能建造創新發展和成果轉化的重點實驗室。
為貫徹安徽省重點實驗室“開放、聯合、流動、競爭”的運行管理機制,推動我省乃至全國的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充分發揮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國內外合作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作用,吸引國內外人才來實驗室工作或利用實驗室條件開展高層次、高水平的基礎研究,取得高水平的創新成果,實驗室特制定2024年開放基金課題申請指南。
一、課題申請范圍及研究方向
1.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基礎理論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標準體系研究、交通工程結構的智能建造方法。
2.交通工程結構創新設計與智能建造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交通工程新型結構研究、智能建造裝備研究、智能施工與控制技術、智能感知與監測技術。
3.交通工程結構的檢測診斷與智慧運維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智能檢測與評估技術、智慧運營與維護技術。
4.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新型材料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交通工程新型綠色建材研究、交通工程圬工結構再利用研究。
二、選題原則
1.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領域新理論、新方法與新技術創新。
2.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領域前沿問題與重大工程關鍵技難題。
3.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突破。
三、申請條件
1.開放基金課題面向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大學、研究所、企業等單位的國內外科技工作者,均可在《指南》規定的范圍內提出資助申請。
2.申請人應以本實驗室的一個研究組為依托,明確至少一名實驗室固定成員開展合作,并且受到資助后在依托研究組開展研究工作(本實驗室人員可作為課題參與人員,但不能獨立申請或主持)。
四、相關規定
1.開放基金課題的審定包括初審、函評、會審三個環節,公平競爭、公正擇優。
2.實驗室擬根據研究方向設立開放基金課題數量原則上不超過3項,達不到評定等級的項目可降級立項或空缺。
3.實驗室根據申請書中研究內容的價值和創新性以及申請人的研究基礎,資助課題分四個等級。一級課題資助經費為35~44萬元,二級課題資助經費為25~34萬元,三級課題資助經費為15~24萬元,四級題資助經費為5~14萬元。
4.開放基金課題研究期限一般為2年,本年度項目執行期為2024年7月1日~2026年6月30日。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申請者(須提供相關證明文件),實驗室將考慮優先資助:(1)與實驗室及所在依托單位合作獲省科學技術獎以上的主要貢獻者;(2)與實驗室及所在依托單位合作發表過高水平SCI/EI論文、在國際學術會議或國內重要學會會議作特邀報告者;(3)與實驗室及所在依托單位合作完成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學計劃、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以上等省部級、國家級項目的學者;(4)與實驗室科研人員開展實質性合作,且充分利用本實驗室試驗設備、條件的開展研究的學者;(5)由2名與其研究領域相同、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同行專家(含本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員)推薦。
實驗室資助的開放基金課題研究成果歸實驗室和研究人員所單位共享,成果鑒定和報獎由實驗室與研究人員所在單位共同辦理。成果上報、發表文章或出版專著時,具備條件的情況下,須注明或以致謝形式說明得到實驗室的協助,致謝參考格式為“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安徽省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安徽建工路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資助課題,課題號:***”;相應的英文為“Traffic concrete structures’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Joint Laboratory of Anhui Province,Anhu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oad Port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Grant NO.***”。否則年度考核與結題驗收時不予統計。
7.預期成果輸出包括但不限于論文、專利、軟著等形式,且第一完成單位必須是本實驗室、實驗室依托單位及指定的單位(如有),否則年度考核與結題驗收時不予統計。
8.課題結題要求:一級課題應發表SCI收錄論文至少2篇,或EI收錄論文至少3篇,或CSCD期刊論文(正刊有效)至少4篇,或申請4件發明專利(進入實審)且授權4件實用新型專利;二級課題應發表SCI收錄論文至少1篇,或EI收錄論文至少2篇,或CSCD期刊論文(正刊有效)至少3篇,或申請3件發明專利(進入實審)且授權3件實用新型專利;三級課題應發表EI/SCI收錄論文至少1篇,或CSCD期刊論文(正刊有效)至少2篇,或申請2件發明專利(進入實審)且授權2件實用新型專利;四級課題應發表SCI/EI收錄論文至少1篇,或CSCD期刊論文(正刊有效)至少2篇,或申請1件發明專利(進入實審)且授權2件實用新型專利。中文核心期刊論文(正刊有效)均可視為CSCN期刊指標。
9.論文的中英文標注參考格式如下:
中文:安徽建工路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安徽省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安徽 合肥,230031
英文:Traffic concrete structures’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Joint Laboratory of Anhui Province, Anhu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oad Port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nhui 230031, China
10.每人只能申請1個項目。
11.禁止同一課題多頭申報。
五、申請截止時間
1.起止時間: 2024年5月20日~6月19日。
2.申請者請在閱讀《指南》和《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安徽省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管理辦法》后(附件1),按規定認真填寫《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安徽省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申請書》(附件2)。電子版申請書(附件與申請書合訂,word格式+PDF格式),發送至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安徽省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郵箱,紙質簽字蓋章膠裝版一式五份寄至實驗室。紙質簽字蓋章不完整或逾期提交材料視為放棄申報。
六、聯系方式
1、聯系人:李工18505602027 鄭工19355152117
2、郵箱:ahjglglab@163.com
3、通訊地址:合肥市蜀山區望江西路9號合力大廈A座10~11層建工路港集團科技數字中心(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安徽省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
附件1:《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安徽省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管理辦法》.pdf
附件2:《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安徽省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申請書》.pdf
附件3:《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智能建造安徽省重點聯合共建學科實驗室2024年度開放基金課題申請指南》.pdf
2024年5月24日